您好!欢迎来到本地便民网——凤凰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行业资讯] 湘西苗族民俗文化浮雕注解【凤凰生活网文化专题】

[复制链接]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8 17: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湘西生活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凤凰生活网文化专题:【湘西苗族民俗文化浮雕与注解】



   【关于湘西】

    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

    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

    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宋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

    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顺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蛮安抚司地。

    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

    清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

    1914~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九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永绥、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和永顺专区。

    1952年8月设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我们湘西】

    从以上看出,湘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有着璀璨的风俗与文化历史,自从与炎黄二帝并称中华三始姐的苗族先祖蚩尤在湘西播种繁衍生以来,湘西人在这武陵山区筚路蓝缕生生不息的开创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远古以来基本与外隔绝着,所以她的历史文化也是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有着自己的民族服装、歌舞以及语言、习俗等。本次专题【湘苗族民俗文化浮雕】纵横囊括了从先古到当现代以及众多的民俗文化展现!



精彩评论45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8 18: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凰来仪 于 2019-7-2 19:58 编辑

【湘西苗族哭嫁】


       苗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情投意合后,父母便为他们选择吉日结婚。但结婚前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却不能见面,俗称"婚前不见面",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把结婚用品送到女方家过目。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1).jpg
湘西苗族风俗:【哭嫁】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对自己乱定终身的痛恨与无奈,等等。



【湘西苗族迎娶】

婚前
苗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情投意合后,父母便为他们选择吉日结婚。但结婚前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却不能见面,俗称"婚前不见面",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把结婚用品送到女方家过目。这些迎亲礼中,有一张又大又厚的糯米粑粑,它是用25斤到30斤糯米面做成的,足有簸箕大,表示结婚后新郎新娘团团圆圆,丰衣足食。

迎亲
结婚这天,男女双方都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和同村寨的乡亲。新郎由几个伴郎陪同,带着礼物前去娶亲。娶亲者中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男子,娶亲者到达女方村寨时,会有一引起妇女伸出竹竿拦住去路,要与娶亲者对歌。每对完一首歌,娶亲者都要拿出礼物给这些妇女,她们才会收回竹竿让路。如此走一段,对歌一次,反复数次才能到达新娘家。这期间,还要防止新郎让妇妇们抢走。如抢走了,她们会把新郎藏起来,让娶亲者不能按时娶到新娘。到了新娘家,姑娘们还会围住新郎,将他折腾、戏弄一番,引得宾客发出阵阵哄笑。 更有甚者,有的姑娘还用锅灰把新郎的脸抹得黑不溜秋的。望着新郎的狼狈样,人们会爆发出哄堂大笑。

婚礼
新娘娶回家后,要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向长辈和宾客敬酒,并接受他们的祝贺。吃饭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先给父母喂第一饭碗吃饭。在期间,女方家来送亲的姑娘们可以瞅准机会,用大竹箩筐罩住新郎,使新郎动弹不得。望着在箩筐内挣扎的新郎,人们欢笑成一片,给婚礼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在苗族聚居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古老的抢亲习俗,他们称为拉咪彩。在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基础上,双方共同商定了抢亲的时间和地点。届时,男方约几个要好的伙伴,去把新娘抢回家。据说,实行这种形式上的抢亲,如果将来夫妻不和或男方喜新套旧,女方才有理可讲。把新娘抢回男方家后,再按苗家的规矩举行婚礼,同时,男方家要派人带着礼物去女方家说明情况,赔礼道歉,女方家也会斥责和吵骂几句,接着便收下礼物,有些地区,抢亲还会发生一场充满乐趣的打斗:姑娘得知男方要来抢自己,就故意躲起来,并邀约同村寨的女伴数人,手持扫帚、竹棍等候。当男方的抢亲者来到预定地点时,并不见新娘的踪影。迷惑间,突然伏兵齐出,无数的扫帚、竹棍落在抢亲者的头上、身上。小伙子们顿时省悟过来,但按习俗是不能还手的。他们一边挨着扫帚和竹棍,一边机警地搜寻着新娘。当发现新娘的踪影后,他们便齐心合力,避开姑娘们的追打,把新娘抢回男方家。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jpg
湘西苗族风俗:【迎娶】


苗族青年游方
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进行择偶的主要手段,可能是源于古代的对偶婚姻演变而来,并向一夫一妻制发展阶段形成的。“游方”虽属群婚的残留,但绝不是毫无道德的私合滥交,乃是主要传统习惯在道德规范下进行的。因此,无论男女进入游方场后,都要讲文明礼貌,必须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章。

游方活动不是随处可以进行,而必须在特定的地点,苗语称“嘎打良庚”,通称为“游方场”。设多少“游方场”,则依寨内居住姓氏或宗族多少而定,若一个寨子同属一个氏族,小寨的则设一个游方场,大寨可设两个以上游方场。若多姓杂居,则各姓氏设各姓氏的游方场。总之,以同姓或同宗男女回避为原则。这些供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场所,一般设在寨边或寨中,讲究的设有石凳、木凳,栽有百年大树,因而这些地方被视为风景名胜之地。若农闲季节,游方频繁,白天亦在进行。为了礼貌,尊重女方寨子,不宜在寨中游方场谈情对唱,可择在离寨子不远而人能看得到的河边、路口、桥头、树下、草坪等地方,而不能在隐蔽之处进行。

为了方便青年男女社交和谈情说爱,苗族祖辈专给青年男女特定游方节日活动日期,如番召一带于农历二月、六月和七月这三个月,分别举行三次青年男女集体轮流坡会活动;坝场、宝贡、井洞塘、良田、革东等地,每年于农历二月十五日分别举行坡会(苗语称‘旧波’,近年有人外延为‘吃姊妹饭节’);榕山、杨家寨于农历三月十五、十六日分别举行坡会(同上);排羊、台盘于农历六月吃新节后,规定场期为青年男女进行“游卯”活动。

凡苗族青年男女年届十六、七岁,都有过游方活动。十八至二十岁左右最为活跃。当他们在各种公开的社交活动中,一旦情窦初开,本能地自然会产生对恋人爱慕之情。青年男女们不但与一向倾慕的对象畅抒情爱,连素不相识的异性也可以毫不拘束互相攀谈对唱,从中找到心心相爱的对象。他们通过吟唱显示歌才,披露心声,交流思想,建立感情,以自择婚配,因而婚后离弃极少。

青年男女游方有多种多样的时间与形式,各地不一。有的规定在节日才能进行,有的只许在节日的白天进行,有的只许在傍晚或晚间进行,有的可以在女方家里进行,有的只许在游方场上进行。活动最频繁是农闲季节,每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最为活跃。过年和吃新节期间,游方场中,赶场路上,姑娘们象欢度节日那样,相邀成行。沿途穿着整齐的小伙子们,不管相识与否,不论旧交、新好,都可与她们对歌攀谈或寻觅知音,选择配偶。集镇街道旁,处处都见青年男女们聚谈的所在。在各种喜庆集会或插秧或打完谷子后,小伙子走村串寨游方活动,十天半月不归,也不带盘缠,所到之处,由姑娘招待。在对歌交往中,使青年男女都各有为数不等的朋友,有情者还结成情侣接至男家。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8 2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湘西在线小编 于 2014-7-8 20:46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3).jpg

凤凰茶灯戏】


  茶灯戏,是发源于古民间小调、劳动山歌、灯舞等传统曲目的凤凰小型歌舞戏种。

  凤凰茶灯戏大约出现在十八世纪,以表现劳动者欢庆丰收、赞美生活、歌颂爱情为主要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民族色彩。茶灯戏都是喜剧,剧情夸张、幽默、风趣、简练。


  凤凰茶灯戏目前有两大流派:文茶灯和武茶灯。文茶灯文戏贯穿始终,武茶灯有不少武打场面。文茶灯主要流行于凤凰的东部和北部地区,武茶灯则流行于凤凰南部地区。


  凤凰茶灯作为小型歌舞剧,特点在“小”。演员有二人、四人,最多不过十二人。人数虽不多,但演员着装讲究,色彩非常艳丽,舞姿妩媚娇艳。加之表演轻松活泼,语言通俗易懂,曲调优美动听,富有民族特色,深受观众欢迎。


  凤凰茶灯有丰富的传统剧目,著名的有《掐菜苔》、《夫妻观灯》、《小放牛》、《蚌壳舞》、《十二月采花》、《十二月绣花》、《四季花儿开》,等等。




大当家的 发表于 2014-7-11 20: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长见识,,,各种涨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12 01: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凰来仪 于 2019-7-2 20:11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7).jpg
【打糍粑】

打糍粑(也称年糕),有很多地方都流行此种习俗。湘西地区的苗族人民更是普遍流行着一种过年“打粑粑”的习俗。在湘西,
素有“二十八,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过年前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打糍粑活动成为大家过年前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12 14: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湘西在线小编 于 2014-7-12 14:50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10).jpg
湘西苗寨 苗家【拦门酒】


    拦门酒是湘西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其中以叭咕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苗家娶亲嫁女,亲戚朋友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好客的主人和贤惠大方的亲朋戚友,总是要把这门喜事办得体面热闹,同时也总是要借个良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富有,广交朋友。主人把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包谷烧酒,请来寨子里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在自家的大门口摆下大方桌,桌子上摆满了一碗碗喷着清香的美酒。客人来时,由主管把门的族老首先唱讲贺词,然后,客人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

    湘西苗寨的苗家人有一种隆重的礼节,迎接尊贵的客人,都要在门口摆上一碗碗酒,请尊贵的客人们每人都喝上一碗两碗或一口两口……这便是苗家人的拦门酒。
    这种礼节经过若干年的演化已成为苗家人待客的一种礼仪风俗。这种风俗起始于何年,只因苗家人在封建社会受岐视很深,官办的史志书上没有记载。不过苗家的老人们说,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已经有好多年了。

    拦门酒,表达着苗家人的心诚,像酒一样浓烈,像山泉一样清纯。对于拦门酒,客人们喝得越多,苗家人心里越是高兴,这是看得起苗家人,敬重苗家人。

    拦门酒,通常有两种酒:一种是包谷酒,苗家人用自己种的包谷自己酿造。包谷酒浓烈甘醇,喝后脸庞通红发烧,会立马产生一种顶天立地、豪气十足的男子汉剽悍气魄;另一种酒是糯米酒,苗家人叫甜酒。这种酒由妇人专事酿制,用高寒山区云雾中生长的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圆颗糯米为原料,用百年老瓦缸密封。此酒汁浓、清凉、甘甜、味香、口感可人,男女老幼皆宜。苗家人长年备有此酒,用来招待心目中尊贵的客人和极为亲密的好友故交。特别是盛夏炎天六月,从深山里汲来清凉的泉水勾兑此酒,可以清凉解暑,最大功能则是滋阴补肾。两种酒,可由客人随意挑选。但大都是男人们喝包谷酒,显示男人本色。女人们则小口吮吸着糯米酒,展示着东方女性的温柔。

    除此,还有高粱酒、红薯酒等,在此不一一细说。

    拦门酒,是苗家人待客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拦门酒已走入了旅游市场,在凤凰古城的旅游景区,在各大商场宾馆开业的仪式上,都会有拦门酒。场面宏大的,会扎着彩楼,挂上灯笼绣球,舞起狮子,敲着花鼓,吹起唢呐、木叶,唱着苗歌,一排排服饰艳丽漂亮的姑娘端着一碗碗清纯的包谷酒、糯米酒,笑盈盈地亲手端至你的唇边,请你喝酒。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1 22: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凰来仪 于 2019-7-2 20:15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12).jpg


湘西苗族【嫁娶】

       苗族青年男女经过恋爱情投意合后,父母便为他们选择吉日结婚。但结婚前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却不能见面,俗称"婚前不见面",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把结婚用品到女方家过目。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11).jpg

       苗族古代婚姻曾经历过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等形态。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后,婚姻缔结有自主婚和包办婚两种。结婚年龄一般在16岁至23岁左右,男性婚龄稍比女性大些。苗族社会严格恪守着一夫一妻制和宗支之内,血族之外的婚制。苗族青年男女多是通过游方,双方自愿就可以互为配偶,建立家庭。其限制只要不是同宗共祖祭鼓(指有共同父系血缘关系的后代),就可以结婚。姨表之间的子女均视为亲近同胞,禁止通婚。亲戚间不同辈份不能通婚。有的在历史上因婚姻或其它纠纷涉及诉讼,经发誓过不通婚。过去有些苗寨男女不与本民族中的不同方言的人通婚,通婚对象在本寨几个姓氏成员中选择。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都不愿与不同民族通婚。有的苗族宗支甚至不愿与不同服饰的苗族结亲,宁愿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以外的寨子里找服饰相同的苗族通婚。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1 22: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13).jpg

湘西苗族【赶边边场】


  “赶边边场”是湘西苗家青年男女求爱的一种方式。“赶边边场”是在一个极具特色的日子,如赶场或节日,也是苗家特定的采购生活用品的日子,这天一定可以看到身穿盛装的苗家少女、小伙,而且也是苗家男女青年互相相看的好日子。小伙子只要看上心上人,就可以拉一下他的衣袖,或在行走路途假装无意地轻轻地撞她一下,即行试探活动,这就是走婚的习俗或故曰赶“边边场”。


  通常在湘西州古丈县、吉首市、龙山、凤凰等县常见。苗族青年婚前恋爱比较自由,青年们赶场、聚会,往往是男的两三个一伙,女的五六个一群,或坐在树荫下,或坐在草坪中,有说有笑。散场回家的路上则挑中意的对象,以歌表情,以歌结友,谓之“边边场”,整个过程充满浪漫情调,充满诗情画意。

  唱苗歌是苗族表述心迹、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苗歌博大精深、构式严谨、种类繁多。在或激越高亢或委婉缠绵中表情达意。青年男女苗歌唱答时陶醉在一种艺术氛围中,求含蓄多比兴,绝无淫词烂调;赶“边边场”必须避开同宗父老兄弟,偶而相遇也必须马上规避,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同姓男女皆为兄弟姐妹,不能谈情说爱,更不能通婚,同姓通婚将被视为大逆不道。

  试探的方式是奇巧的,男的与姑娘见面后,就以向姑娘讨东西的方式来试探姑娘愿不愿意相交。例如:在赶场的途中讨糖、讨果子,在山上相见讨菜、讨水。小伙子向姑娘讨东西,并不是要这些东西吃,而是通过“讨”,来试探姑娘的心意,是不是愿意相目交,如果小伙子向姑娘“讨”东西时,姑娘毫不犹豫地把糖果送给了小伙子,就说明姑娘愿意和他相交,那么,爱情就有了一线是希望。如果男的向女的讨东西时,女的当面拒绝,而且还骂一声:“饿痨死的”,那么就说明没有希望,男的另寻门路。有的姑娘态度更明显,当男的要准备向她“讨”时,姑娘不理不睬,这时,你千万不要去试探,因为她这种态度早已经表明厌恶你了,你再去“讨”的话,将会遭到姑娘的斥责,碰得一鼻子灰。有的性情温柔的姑娘,如果不愿意和你相交,她既不骂你,也不厌恶你,只是自己悄悄地走开了。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14).jpg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1 22: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湘西在线小编 于 2014-7-21 22:52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15).jpg
【乾州春会】


       乾州春会,是湖南省湘西人民在过年(春节)时常见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历来被称为最具湘西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乾州“春”与古典戏剧、民间故事、民间神话传说及当地民间习俗习习相关。它综合的运用了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绘画、民间人物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生动的造型、鲜明的色彩、独特的形式再现人类古老的文明及历史发展的进程。

1
基本介绍
所属地区: 湖南 · 湘西州 · 吉首市
文化遗产名称:乾州春会
遗产编号:Ⅷ-2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遗产级别:省级


2
起源发展
       乾州“春”是元代杂剧兴起以后的一种街头艺术,是戏剧与竹纸扎技艺的一种有机结合。它一是取材广泛,可从古典戏剧、民间故事、民间神话、传说中猎取题材。二是结构严谨,每台春人物故事一至三人,时间按月推算,一年十二月,每月一台春,闰月为十三台,除前五台属传统保留的春故事以外,其它春故事可根据行业任意精选内容。三是造型夸张,选择奔、跳、跃等高难度动作,进一步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四是色彩鲜明,将民间美术绘画和民间手工纸扎技艺有机结合,对人物、植物及春的布局进行精心设计,加以装饰,使其更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达到一种宣传的效果。如春牛身上的彩色纸,红色为旱,黑色为涝,白色为棉花,向人们预示一年的春景。这已超越了艺术的本身。因此,乾州春不仅是一种街头艺术,而且连接着古老的农耕文化艺术特征。


3
科学价值

       乾州“春”是湘西农耕文明的缩影。他通过设坛拜先农之神,告诉人们要劝农、重视农业。尤其是通过举办“游春”这一群众性民族民间艺术活动,不仅让人们得到艺术享受,而且从艺术中获取农事气象、信息,预测一年的春景,如《春牛图》中牛身上的色彩变化是根据历年历书上作出的判断,对当时的农事耕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科学技术价值。

4
文化价值
       乾州“春”集中的体现了乾州各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充分反映了乾州各族人民的审美意识和民族情操,鞭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显现其物质文化的属性和内涵,成为世人认识乾州、了解乾州、研究乾州的民族信仰、人物造型等综合性街头艺术。对湘西地方特色文化的形成和文化旅游的开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文化是地方综合实力的象征,经济发展可给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而旅游可给文化艺术提供展示的平台。近几年来,随着湘西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各种特色文化得到了不断保护、开发与利用,而乾州“春”这一独特的街头艺术蕴藏着浓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应将有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1 23: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湘西在线小编 于 2014-7-21 23:31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17).jpg

【苗族武术】


       湘西苗族武术。它是一种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而又能 “健体延寿”的全能运动,是湘西苗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气势刚烈,步法稳健,招法多变,劲力突出,发招狠绝的特点。


    苗族武术 源远流长。苗拳中的“蚩尤拳”据传诞生于公元前二十五世纪以前的蚩尤时代。
    据苗族民间传说,其武术立堂子念的《请师诀》和一般咒语所言,苗族武术始于“裒尤”,即蚩尤,乃九黎三苗之首领。

    苗族武术起源的主要原因是战争。人们为了提高格斗、械斗的技能和技巧,寻找一些方法与形式,湘西一带苗族称之为“舞拳舞棍”。在苗区,“舞拳舞棍”经久为习俗,蔚然成风,不管男女老少,几乎每人都懂得技击的常识和几手过硬的武功。其开展之经常及广泛,实为罕见。

    武术,苗语为“勾动”。它和“劳动生产”、“功夫”、“技术”属同音异义。谁的武艺好,则称谁为“汝勾动”。

    苗族武术具有气势刚烈,步法稳健,招法多变,劲力突出,发招狠绝的特点。而且,不管是拳术还是器械套路都是打“四门”,形成“四门拳”、“四门棍”、“四门刀”、“四门镗”等等“四门”套路。搏斗时脚踩“品”字桩,能攻能防,以变求胜;进退中脚走“之”字,蜿若游蛇行走,确保进退灵活

    苗族武术有徒手和器械两大类。徒手俗称“苗拳”,含礼示、基本功、花架子、策手、点穴等五种程序招式。礼示用在以武会友,基本功是武术训练基础,花架子多用于表演场合,策手、点穴是绝招,殊死格杀时突然出手,致人于死命,因此,一般场合下也很少使用。器械分硬器械、软器械和暗器三种。硬器械主要是棍、刀、叉等;软器械主要有鞭、包头帕等;暗器主要有飞刀、戒子针等。

    苗族武术的传授非常注重武德教育。古往今来,苗族男女老少都崇武健身,但师傅授艺之前都要徒弟在祖师灵前发誓遵守师训。特别是“点穴”一类武功出则取人性命于股掌之间,不到生死关头绝不能用以对人,路见不平一般也只能用一般招式助人。因此,苗族人中习武人众,但兹事者却没有,习武之人一般都脾气好,知礼节,重义气,肯忍让,诚实本分。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1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112

发布主题
  • 资讯·新闻·生活信息
  • 快扫一扫关注我们
  • 关注有好礼,千元礼券任性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