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本地便民网——凤凰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行业资讯] 湘西苗族民俗文化浮雕注解【凤凰生活网文化专题】

[复制链接]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5: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0).jpg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58).jpg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59).jpg
【傩公傩母】


    在傩仪的神坛上,供奉最为普遍、并且来自神话传说的是始祖神,傩公和傩婆(或傩公、傩娘),他们是傩俗信仰中至高无上、最具威望的傩神。


    相传,傩公、傩婆原系兄妹二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下发大水,淹没了人间房屋、庄稼,千千万万的人畜被洪水吞噬,兄妹俩人因逃到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才幸免于难。兄妹二人,眼见田地、房屋、人与牲畜惨遭灭顶之灾,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心中十分焦急。一再商量,为了繁衍子孙后代,重建人间的美好生活,干脆结为夫妻。可是,世上没有兄妹结为夫妻的规矩,怎么办呢?兄妹二人商量了个办法,每人抱一扇石磨,从东西两边滚下山去,如果二人滚到一起,两扇石磨相合,就结为夫妻;如果滚不到一起,说明无缘,不能成亲。于是兄妹二人各抱一扇石磨从山上滚下,滚到山下平地时,恰好两人滚在了一起,石磨也完整相合,说明老天爷赞成他们婚事(后人释为“天作之合”),兄妹便毅然成亲。从此,二人耕地种田、纺纱织布、生儿育女,一代又一代的繁养生息,人间大地,又是一派生机。


    所以,后来人们奉傩公和傩婆为人类始祖,是人类救星,为人类带来平安、五谷丰登、儿孙满堂、凡事兴旺的福星,而信奉倍至。依照当地习俗,凡婚久未育子女者,便向傩公、傩婆祈求,并许下愿信,以后身怀有孕或生了子女请端公做法事一堂,或演戏酬谢。如遇家有凶事或遇猪瘟、鸡瘟、家人多病,便祈求傩公、傩婆佑福,年终隆重祭祀。在农村,此种酬神方式,人们统称“还傩愿”(演出之戏叫“傩愿戏”)。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6: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1).jpg

【辰河戏】



    辰河戏因流行于沅水中、上游(俗称“辰河”)一带,故名“辰河班子”,又叫“辰州班子”,是湖南地方戏曲大戏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沅水中、上游的广大地域,包括怀化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省的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四川省的酉阳、秀山,湖北省的来凤、咸丰等县。其表演原始粗犷,豪放明快,幽然深情,一般是用高台(舞台演唱)、低台(木偶戏)、围鼓堂(坐唱)三种形式演出,唱腔分高、低、唱、弹四大类,并以高腔为代表。它是源于地方巫、傩、道的娱神而逐步演变过来的,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戏剧种,被国外学术界称为中国戏的“活化石”。



    现在这样一个完整地保留了民族文化特色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古老剧种,

辰河戏


已走到了几乎失传的地步。只有泸溪县辰河戏高腔剧团坚持下来,多年来这个剧团下乡演出均自带交通工具、自带舞台道具、自带铺盖,不向群众借任何东西。山村条件差,剧团到村里演出,往往是戏台子搭在半山腰,而车只能开到山脚下,硬是全体演职员肩扛、手抬、绳索系,一趟趟把戏箱搬到山上。该剧团每年都要排演2至3部大戏,保证每个地方年年看戏不重样。他们排演的现代剧历史剧、优秀传统剧目,均受到观众欢迎。使得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的辰河戏这一古老戏剧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为了继承辰河戏的优秀传统,谋求新的发展,该剧团还招收数个县市小学员多名。如今,不少学员已成为辰河戏的中坚力量,活跃在城乡舞台上。辰河高腔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戏剧的活化石。辰河戏已深深地扎根于湖南的湘西,成为当地人的精神大餐。同时也成为了当地人最喜欢去的地方!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6: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湘西在线小编 于 2014-7-22 16:05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2).jpg
【乾州文庙】

    乾州文庙位于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古城的中部,南临万溶江,北截古城墙,原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呈塔式、竭山、硬山三种形式,庙高约20米,为两层木质建筑,下方以青色条石为基,上以鳞灰瓦盖顶。由数十根大红柱顶立,每根红柱下都有鼓石基。全部砖木结构,四周环以青砖院墙,是古城三大古建之一(即:乾州古城墙、贞节牌坊、文庙学宫)。

    乾州文庙始建于清雍正七年至十一年(1729—1733年),乾隆六十年焚于兵燹,唯崇圣祠留存,1801年重建,1810、1836、1846年又相继扩建和修葺,文庙楼阁日臻完善,气势恢宏,十分壮观,一座绝无仅有,庙学合一的孔圣之庙傲然屹立于万溶江畔,堪称湘西建筑群体之最。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6: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凰来仪 于 2019-7-2 20:22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4).jpg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5).jpg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3).jpg

【傩戏】


    傩文化在五溪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五溪文化中的这种古俗,至今在沅陵,特别是七甲坪乡犹存。
    沅陵“辰州傩”见诸史籍者甚多: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沅陵县志》记载:“辰俗巫作神戏,搬演孟姜女故事。以酬金多寡为全部半部之分,全者演至数日,荒诞不经,里中习以为常。”清乾隆十年(1745)的《永顺县志》也记载有辰州傩戏的影响:“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傩戏。……至晚,演傩戏。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有女装者,曰孟姜女;男扮者,曰范七郎。”
    现存于沅陵县七甲坪镇的辰州傩的主要传人仅17人,辰州傩渊于荆楚,辐射于巴蜀吴越秦等地,曾一度影响中原


    傩戏按其内容形式有傩堂正戏、小戏、大本戏之分,正戏是法师请神演变而成,表演剧情简单,小戏已具小型戏曲特征,大戏的戏曲化程度较高,主要剧目有:《孟姜女》、《龙王女》、《七仙女》、《鲍三娘》等,傩技为绝技杂技表演,主要有上刀梯、过火槽、踩犁头等。

    辰州傩不仅是戏剧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它涵盖了政治、历史、民族、宗教、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是这些方面学术研究难得的研究文本。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6: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6).jpg

【吴鹤】

    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湖南吉首(镇溪)人。曾随大思想家王阳明游学江西,为其著名弟子。耿直不阿,不乐仕途,拒官不就,坚持在乡里设馆办学。为唐宋以来苗族第一代汉文化知识分子。后人为其建祠立碑,开设“源溪书院”以示纪念。有诗章若干流传于世。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6: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7).jpg

【潕溪书院】

潕溪书院是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原吉首民师)的前身,位于峒河北岸的鳌鱼峰之巅。书院建于明代,明代苗族著名宿儒吴鹤先生曾在这里兴学研文,至清代,书院曾一度兴盛过。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湘西苗族人民举行 “革命抗日运动”,书院便成了一所师范学校。

历史上,其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就是该校的学生。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7)-.jpg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6: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8).jpg

【彭冀南】


    翼南牌坊位于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的雅草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系为表彰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又功而立。明嘉靖三十三年(1954),年仅十八岁的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五千土兵奔赴江浙一代抗击倭寇。土兵善使钩刀,队列灵活,骁勇善战,王江径一役歼敌一千九百余人,明史称“自有倭寇以来,东南用兵未有逾此者,此其第一功云”,立“子孙永享”牌坊以昭纪。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7: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湘西在线小编 于 2014-7-22 17:31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69).jpg

【郑国鸿】


    郑国鸿(1777年—1841年),字雪堂,凤凰县沱江镇人。因世代军功,18岁时承袭云骑都慰世职。1840年升浙江处州镇总兵。1841年1月,清廷下诏对英宣战。郑国鸿奉命与镇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一起将英军赶出海。9月26日下午2万英军、29艘英舰进攻击定海5千守军,时郑国鸿独守的城西南竹山门要隘,与英军血战六昼夜,击沉击伤英舰十余艘。炮台被破后将士用刀矛阻击敌军,65岁的郑国鸿将军,冲入敌阵挥刀连斩数敌,血染疆场,壮烈殉国。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7: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70).jpg
【杨岳斌】

    杨岳斌(1822-1890),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晚清湘军水师统帅。
    杨岳斌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咸丰三年(1853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任右营营官,此后多次与太平军交战,屡立战功,累升至福建水师提督,赐号彪勇巴图鲁。同治年间,与曾国藩、曾国荃定计合围南京,围剿长江两岸,镇压太平天国,授陕甘总督,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光绪元年(1875年),杨岳斌受命与彭玉麟整顿长江水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率军赴援台湾,协同刘铭传共御法军。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岳斌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勇悫。杨岳斌能诗文,尤善书法,有《杨勇悫公遗集》传世。

    1886年(光绪十二年),清廷将杨岳斌的画像被挂在紫光阁中。1890年(光绪十六年),杨岳斌病逝于乾州家中,终年六十九岁。清廷得知后,追赠杨岳斌为太子太保,赐谥勇悫,依总督之例赐恤,并修建专祠祭祀。



 楼主| 湘西在线小编 发表于 2014-7-22 17: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湘西在线小编 于 2014-7-22 17:30 编辑

湘西在线专题:【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浮雕】 (71).jpg

【罗荣光】

    罗荣光,字耀庭,清道光十三年(1833)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鸦溪村。罗荣光任天津总兵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112

发布主题
  • 资讯·新闻·生活信息
  • 快扫一扫关注我们
  • 关注有好礼,千元礼券任性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