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本地便民网——凤凰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热点艺闻] 论苗族花山节的天文历法意义和产业化开发构思

[复制链接]
湘西之声 发表于 2016-3-1 14: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湘西生活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论苗族花山节的天文历法意义和产业化开发构思

李国章


      苗族花山节,汉语称为“踩花山”、“采花山”、“踩山”、“耍花山”、“跳花场”、“跳花”、“跳场”、“跳月”等,是贵州省西部、中部,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东南部苗族的盛大节日。






                      图1  参加花山节的苗族妇女
      

        一、苗族花山节的天文历法意义
      苗族花山节,昭通威信苗族则称为“daox”或是“nghouk daox zhab”; 文山红河苗族称为“巩道(nghouk daox);贵州南开苗族称为“咕拨”;广西隆林苗族称为“欧陶”;四川宜宾泸州苗族称为“够岛(nghouk daox)”。从各地苗族的称谓来看是一致的,特别是川黔滇次方言苗族,均称为“nghuok daox”。 ①苗语“nghouk daox”之“daox”意为山坡或是平缓之坡。苗语“nghouk”意为“祭祀、吊唁”。“nghouk”通常在吊唁死者和踩花山活动采用。苗语称“吊唁”和“吊丧”为“够梭”(nghouk sout),这个“nghouk”与“nghouk daox”之“nghouk”同指一意。②这就说明,苗语称“踩花山”为“nghouk daox”,说明花山节是一个起源于祭祀的节日。而祭祀,特别是族群祭祀和地域祭祀,实则是聚会。
      各地有关花山节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纪念说、战争说、求子说、求爱说等③,都无可非议。但它们的核心是祭祀,且离不开祭祀。



                图2  太阳神四子职守扶桑建木日圭图



                 图3  昭通苗族花杆祭庆


      不同地区苗族举办花山节的日期以在农历正月为多。此外还有五月、六月下旬,八月下旬不等。办节多在立春、夏至、立秋、秋分节气前后。
虽然举办的时间各地有异,但都有立杆、祭杆、收杆、送杆、藏杆等程序,而在这些程序都或多或少有祭祀活动,这就是这个节日的共性之处。
      考察云南昭通市威信县苗族花山节祭祀活动,主办人员分经手、大为手和小为手。经手即主持人,负责协调大为手和小为手之间的关系和出祭顺序,是祭祀的总指挥。
      大为手即主办花山节活动的祭祀人员。其中又分有主祭人和端公。主祭人也称芦笙师,负责吹芦笙招引、祭庆、辞送天皇。端公负责贪念诵祭词、通报天皇、梵香化纸来道谢天皇、比祭仪之卦,撒扫道场,收藏花杆之事项。
      小为手和大为手的功德一样,大为首负责接花杆,多出点钱。共同负责花山场面秩序,出钱办公德求天皇保佑。还有火师(负责烧火)、乐师(负责吹奏礼乐),这两种人也都是小为首,他们是出力不出钱,其目的都是求天皇保佑。
      威信县苗族民间在旧年三十晚迎花杆,定位立杆。传统花杆高一丈二尺,分母杆和公杆各一根。有的顶部设天井天门。有的顶部则是戴天伞。有的往四面八方拉天索。第二天即新年初一,开始在母杆下招引和祭庆。案桌上摆放两大块刀头(祭肉)。在离花一米之外的东西南北四方置放四只香炉。按祭庆程序在香炉和杆脚梵香化纸。此后每天都有招引、辞送道场。时间长短没有统一的约定,可长可短,通常活动六至八天。结束的那天有招引、祭庆、辞送三大环节。整个祭祀过程约需三个小时。以祭杆芦笙舞曲为迎杆、祭庆、辞送主旋律。
      招引天皇放喜鹊到凡间来筑巢、下蛋、脬化、出巢、分给众人等小环节。筑巢用树叶和红纸摸拟。鹊蛋用黄泥捏造,由少到多,随祭祀程序涿渐增至十二颗。
      吹芦笙祭庆中,顺序是:①北方香坛,②中央花杆;③东方香坛,④中央花杆;⑤西方香坛,⑥中央花杆;⑦南方香坛,⑧中央花杆。此间,有用红长条纸扮作天桥的一头正向香炉近处,留一头向花杆。
      然后是辞送天皇回天宫。由芦笙师逐个将红纸掀翻,意即天神已回天宫,将天梯天桥撤去。
      再是接引男花杆入女花杆地盘并立祭庆。紧接着是撒杆和送杆,祭祀结束。大家将花杆送到接花杆的大为首家中,且大为首设宴款待所有送花杆的人。
      接引男花杆入女花杆地盘并立祭庆,是母系氏族社会跨入父系氏族社会祭典的遗俗。它与黔东南特是巴拉河苗族的祭蝴蝶圣母祖鼓有相同之处。在祭蝴蝶圣母祖鼓时,作为子孙鼓和夫妻鼓而存在的姜央鼓、仰妮鼓只是一对象征父系社会的陪衬鼓。
      苗族接引、辞送天皇是谁?经采访威信县城苗族花山节祭经手古世培先生,他说祭花杆就是祭天神;“天皇”一词系由苗语“略”翻译而来;苗语“略”就是原意是混沌,是对天或天穹中风云雨雷日月星光无数娈化现象的综合描述。威信苗语对引杆、立杆和送杆等分别称为“阳略”、“娶略”和“送略”等。
      威信苗族对花杆祭各个坏节的这种称呼,与黔东南苗族的盛大祭鼓节中的“引鼓”、“立鼓”、“送鼓”等坏节苗语称谓相同。有趣的是黔东南苗语称天穹为“瓦略”,在黔东南从江县加鸠苗族祭鼓,职司祭鼓炊事、勤杂等事务的人称为“瓦榜”、“瓦栋”。苗语“瓦”即指“天”;“栋”即是“柱”;组名词“瓦栋”意即“天柱”。经本人对苗族古代天文历法研究得知,黔东南苗族祭鼓祭祀的祖母神称为蝴蝶妈妈或蝴蝶圣母,就是王大有著《昆仑文明播化》④重笔论述的开启中华文明的燧人弇兹氏,为华胥氏之祖。
      中国远古有天皇、地皇、人皇等三皇之称。天皇——燧人氏;地皇——伏羲氏;人皇——炎帝神农氏。威信苗族,特别是花杆祭经手古世培先生等人,将居于花杆顶上之天宫的天神“略”译为“天皇”,情真,准确、贴切,没有不妥当之处。

      中国远古帝王的职责,在祀与戌。祀即祭祀,戌即战争。
      战争权由帝王行使。帝王肩负着保卫部落疆土和氏族人口安全的职责。诚然,在无外族入侵时,也包括组织大型的猎狩活动。
      祭祀权由帝王行使。帝王是得天数者,由其主持祭天地祭祖先的活动。山坡顶和坡顶下的平缓坪地是远古建天文台的理想之地,也举办的祭天地祭祖先(形式),敬授民时让民知时令(内容),颁布历法和使用历法(目的)的活动之地。
      远古天文台中央立一根博山观表定规(圭)成卦时的太阳木(图5),也称伏羲日表、景木、挺木、博木、重木、章木、表木、圭木、建木、扶桑木、炎帝柱,尔后才有高、京、昌等象形人居建筑,继而发展到城池城市。
      最早立太阳木测日影的是一群后来被称为中华民族始祖的燧人氏所立,伏羲氏发扬光大。太阳神(伏羲)四子(重、该、修、煕)职守扶桑建木日圭(图2)是伏羲氏业绩的图例。燧人氏立的太阳木传承到当今社会,就是天安门前的华表、苗族村寨的芦笙场中央的芦笙柱、苗族花山节中的花杆、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等等。


   

                         图4  威信苗族花杆



                    图5 博山观表定规(圭)成卦时图示


      花山节立的花杆是一根太阳木,即功能是测日影。日影在冬至最短、夏至最长,春分和秋分相等,据此得天数者知时节,为帝王。由此产生祭天祭祖仪式,形成了中国第一科学——天文学,继而才产生历法。在历法的基础上产生节日。花山节也一样,是历法制订之后的民俗活动。         
               
      西部苗族有不同于夏历的月历称谓,它散见于古歌和神话中。本人著《中国古代苗族天文历法研究》(手稿)称之为昭通月历。它与夏历比较如下表:
夏历月历与昭通苗族月历对应表
夏历
月历
昭通
月历


      这表明在十二图腾氏族值月的按排时序上,开始时有一个以哪个时令月配鼠为序首的历史问题。以八月为鼠月序首的历史过程被昭通(含贵州威宁、赫章一带)苗族长期传承了下来。它证实了苗族远古天文历法文明的辉煌。
      西部苗族特别是威信苗族的花杆祭,抛弃神秘的面纱,它实是远古燧人氏天文观测文化活动的演译。
      天圆地方或天方地圆,是远古人们的天地观,也是远古天文台平面构图的基本形式。这种图形及云雷纹、水纹、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的组合图形,在当今的苗族传统服饰图案中随处可见,昭通威信苗族尤为显见。
      花杆顶上的天井天门,是说天有天皇,住天上之城池。红色天伞象征太阳,象征天宫的建筑模型之一,是天皇的华盖。天伞有六角、八角、十角、十二角等棱边形状,象征远古的六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太阳历。而花杆顶柱上往四面八方拉天索,是为天索易历的表现形式。五根、六根、八根、十根、十二根、十三根、十六根、二十四根等,都是天索易历的表现形式。说天索易历,就是拉索固定测日影知季节月令,当今的西藏阿里藏民仍在使用。
      花杆祭迎请天皇派喜鹊下凡人间赐福赐子的说法,说明举办花杆祭苗族群体的祖先有喜鹊图腾崇拜喜鹊氏族是分离混沌天地,开启中华天文历法文明的远古氏族之一。     
      花杆祭庆顺序由北到东,由东到西,由西而南。南即今祭祀地。它对应苗族历史上由北方(今合黎山到贺兰山一带)迁徙到东方形成九黎和三苗;“窜三苗于三危”;由三危山和麦积山南下,到达今川滇黔相邻地区居住的历史过程。迁徙——定居——迁徙;立杆——祭杆——撒杆,它也是迁徙文化的沉淀。
      因此,苗族花山节立的花杆,源于远古燧人氏所立的那根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的撑天柱、通天木——开启天道大发现,开启中华文明的太阳木。而传承到如今的太阳木,在人们广泛使用西方格利历的今天,它见证了苗族的古老和伟大。



                        图6  华·莱诸字图


       二、苗族服饰的农耕发明元素
      王大有著《三皇五帝时代》考究华的植物原型为莱⑤。
      华·莱诸字图,莱俱与华同,由此可证华与莱本是一字。那么伏羲氏祖华胥氏,实际上就是莱胥氏。莱,是野生麦,所谓语胃燕麦、雀麦、荞麦、莜麦。金文中的莱,作一株上穗三歧或五歧,籽实像小铃铛似的挂在穗端,这正是燕(雀)麦即野生麦的特征。而“麦”,是莱的优良品种,有青稞、大麦、小麦等。青稞,藏族至今称其为莱;读Nas;中原、漠北、西域、中亚、北欧、中欧等地区,都引种它,也仍呼为莱,字作Rye。莱即是荞。当今西部苗族,例如贵州威宁、赫章苗族仍在高海拔的地方广泛种植。



                    图7 威信湾子苗寨迎宾队与游客合影

      伏羲氏种莱,作《扶莱》曲,是为证据。闻一多、石朝江、石宗仁等当代诸多学者论证伏羲氏是苗族,特别是东部和西部苗族先民先圣。这在学术界不存在诸多争议。西部苗族自称“蒙”(hmongb或hmaob),可能来源于对发现与发明种植莱等麦类粮食作物的称呼。而中部苗族中有称母亲为“蒙”的,称树心,特别是枫树心为“东蒙”,称麦为“甘蒙”或者“甘芒”、“甘麦”的,意为母亲饭。而对于水稻,则称为“那”,意为人,自己。栽秧则称为“吉那”,据石宗仁著《荆楚与支那》⑥论证,则是“支那”一词的来源。语言是历史的化石。在没有书面文件献之前,要找出任何民族的历史,语言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工具。在此,见苗族同源词“蒙” 之演变可证。
      西部苗族服饰的色泽,从莱花与苗族服饰色泽对比,可以说是由田纹、水纹、江河纹、城墙纹、云纹和几何纹等作底纹,由荞花色和动植物图案、特别是喜鹊色泽饰美的服饰。苗族潜意识遵循祖先崇拜,敬仰祖先圣人的伟大发现与发明创造和英雄业绩。苗族是发现与发明种植荞和水稻、栗黍的古老民族,是最早的华人。华,古汉语也同“花”,指花朵,故花华同义。由此,可以说花山节是中国最古老的华人节。农耕需要历法作指导。花山节涵蕴的是中华民族的天文历法和农耕文明。                  

     苗族与汉族在上古同宗共祖,至楚汉相争,项羽败于刘邦,汉代以后分道扬长。从当今苗族头饰吊链、吊玲系从远古先民的花果饰发展演变来考察,它与秦朝汉之际的帝王头饰前额吊链、吊玲有相同之处。当可推为服饰文化的同源性。





   

     
           
                   图8  莱花与苗族服饰色泽对比图
      


        三、苗族花山节的产业化开发构思
      苗族花山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华人民共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要求的高度,首先要保护与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继而是开发利用,让它福祉于民族,福祉于国家,福祉于人类。以现阶段而言,苗族文化产业化开发做得较好的是贵州黔东南。而在黔东南各县中,做得较好的是雷山。现结合雷山苗族文化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做法,提出苗族花山节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构思如下:
      1、保护、建好乡村苗族花山场。国家要资肋办传统节日,传承苗族民间花山节。民间祭典要依民俗传统化。民歌对唱,民间戏曲、民间小品、民间体育竞技要展现的是风土人情,要多样化。
      2、加大对苗族花山节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使之文字和影像定格,并与时俱进,对其在当代的存在和发展赋予时代内容。苗族花山节沉淀的历史史诗,无论是纪念说、战争说、求子说、求爱说,或其他未发现的新说,所吹奏的芦笙曲词和祭祀词、祭庆形式,对主流民族来说是野史文化,对苗族及相关民族来说是正史文化,它能从一方面揭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瑰宝。      

      3、给予主办苗族花山祭的文化传承人申报国家级、省级或者地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非遗文化保护经费中给予相应的生活补贴。
      4、以苗族花山节为主题,建立苗族节日博物馆。其中可分设苗族历史、服饰、舞蹈、农耕、饮食、建筑等等诸多展厅。
      5、城市中心立和主体建筑前、广场中央和十字街道竖立象征性苗族花杆作为城市艺术雕塑。例如伞形花杆、天井形花杆、ψ、Ж字形花杆雕塑等。
      6、选择山复水重之地和小桥流水人家的苗族聚居村寨建苗族花杆文化博览园为作为人文旅游景区,并在景区外建生产加工类产业带。
     作为新建的人文景区,中央要设置仿远古天文台、天坛和广场,四周的房屋建筑和真山、假山、空地、水池、林地,要按太极理念和天人合一哲理要求,地理环境美学要求设计和建造,使之宜人居,更宜人观赏。在建成仿远古天文台后,要在立春、春分等四立二分二至,举办立杆、祭庆、送杆活动。每次时间少则三天,即第一天立杆,第二天祭庆,第三天送杆。祭庆重在娱祖乐神,要有歌舞表演观赏和参与。要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立杆和送杆仪式结束之前,要有抛散糖果和小纪念品乐民。
      7、西部苗族村寨、苗族建筑的外观主色泽可从苗族花杆和苗族服饰中择取。因为服饰色泽是一个民族群体千万年来审美的外在固定形式,是民族色泽特征。
      服饰与民居色泽通融,藏族、羌族是为典型。
      8、官方办节,公历时间固定,承办部门和县要固定。例如,以县而言,在云南昭通市办节,有应固定在威信县。如在云南文山州,则有必要固定在马关县。在贵州六盘水市,则应固定在水城南开。在贵州毕节市,则有必要固定在织金青山。因这些地方花山节活动保存完好,且场面相对而言隆重与盛大。
      9、在种植莱(荞麦)等麦类的西部苗族地区,有必要创办荞麦节,挖掘、编演《扶莱》歌舞,藉以推介荞麦产品和展示丰富多彩的西部苗族服饰。
      10、要设计游城活动,以吸纳民众参与。游行方队以苗族为主方队。但其他民族,只要穿着民族服饰,组成方队即可参加。国内省外的打少数民族旗号的,人数最少要在三人以上。来自国际的,也要准许一人扛其国旗或标示牌参游。
      11、礼仪服、窗口服务部门的工作服,要鼓励和推广着民族服饰。即使是穿着现代服饰,也要添加适当的民族文化主题元素符号。
      12、加大对苗族花山节的宣传力度。网络、报纸、图书,戏剧、动画宣传要多管齐下,形成文化潜能影响力。久而久之,苗族花山节的圣地海内外皆知,成为天下人人向往之旅游目的地。


注释:
      ①②③ 参见王万荣《苗族“花山节”的起源及其研究价值观》,载《首届乌蒙山片区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7月内部资料)。
      ④ 参见王大有著《昆仑文明播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6月第1版。
      ⑤ 引自王大有著《三皇五帝时代》,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⑥ 参见石宗仁著《荆楚与支那》,民族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图片注: 图2和图6系从《昆仑文明播化》扫描。图5王大有《中华龙种文化》扫描。图1、4和图7系本文作者摄。图8从《秘书工作》20114期封面扫描,苗麒麟摄。其余均为朋友提供或网上下载。


                (作者单位: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文化研究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97

发布主题
  • 资讯·新闻·生活信息
  • 快扫一扫关注我们
  • 关注有好礼,千元礼券任性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