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本地便民网——凤凰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每日话题] 凤凰古城转型的秘密全在这个商帮的经营理念里,这是真的吗?

[复制链接]
鹏哥 发表于 2019-8-22 17: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湘西生活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编者注
凤凰古城在清初开始实现由单一的军事重镇向商业城市自我转型,是以县内日益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和江西移民的积极参与为契机的。这种契机最根本体现在新的经营理念上,实现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新的商业社会转型,它通过对商品文化的变革而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由此奠定了此后凤凰古城早期民族经济的基本模型和特殊的民族文化氛围。

165709ljzv4424q4svzz4v.jpg


江右商帮带动凤凰城商贸繁荣元、明王朝,凤凰县境除以腊尔山为中心的“生苗”区外,均在土司的统治之下。清代因辰沅永靖兵备道和镇竿镇的设置,凤凰城成了湘西军事政治中心,但早期民族经济、文化却十分落后。康熙48年(1709),清廷便在新开辟的苗区和原土司统辖之地,正式设置了凤凰厅,于是,凤凰早期的民族商业贸易才开始发展起来。到了乾隆时期,日益发展起来的县内集市贸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商人和手工业者移民凤凰,其中江西商人最多。据乾隆年间所编的《凤凰厅志》记载,由于进入凤凰城谋生的江西商人日渐增多,便在当时凤凰东城外偏僻处,形成了名之为“江西街”的江西商人居住区。此后,江西商人又在凤凰沙湾依山临水处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旌阳庙(万寿宫)”建筑群,一方面作为祭祀福主许真君(许逊)之用,另一方面作为江西客商会馆之用。这狭长的“江西街”和规模宏大的“旌阳庙(万寿宫)”可以窥见江西商人当时在凤凰的规模和影响。因此,凤凰古城早期民族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县内日益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和江西商人的积极参与、融合的结果,是单一的军事重镇向商业城市转化的结果。

抓住机遇,成为开路先锋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将中国纳入了世界贸易的体系当中。”贫穷落后的湘西地区,也日渐成了欧美的布匹、煤油、染料等商品的倾销市场。于是,湘西盛产的桐油及其他土特产品成了欧美市场需求的大宗商品。江西商人抓住机遇,瞄准市场,奋力开拓出一条水贸易通道。他们把桐油等土特产品用船顺沅水运到常德等外埠市场销售;再将外埠市场的工业品(主要是花纱布匹),用船溯沅水运回凤凰市场销售。过去,他们的前辈只能“挟微赀,在数百里内往来贩卖,觅取蝇头而已”。如今,他们凭借这条水贸易通道,在大把赚钱的兴奋中淘取了第一桶金,因而纷纷进入城内正街开设铺面,挂起号牌,做起了形形色色的生意。在清末出现了“熊祥昌”、“庆丰祥”、“裴三星”、“孙森万”四大商号为首的江西商帮。这些江西商帮,后来成为凤凰商业发展的主要开路先锋。进入民国后,国内外市场对湘西以桐油为主的土特产品的需求依旧保持强盛势头;同时,湘西当地市场洋货的输入也普遍增多。“民国时期,本县土特产输出以桐茶油为大宗,牛皮、五倍子、猪鬃、朱砂、水银、草烟、碱水、木材、药材等也有一定数量。输入品以布匹、花纱、食盐为大宗,其他日用百货为数甚微。”桐油的大量生产和出口,为凤凰县商贸业发展再次带来了新的机遇。于是,在民国初期,吸引了又一批江西商人移民凤凰经商。水贸易的扩大使得一批老商户因此而做大,一批新商户因此而生成。“孙森万”商号就是这一时期迅速崛起的产物。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国实业志》的不完全统计,凤凰县输入量为:平布11000匹,绸缎10硕(1硕合120斤),糖900担,百货约值10000元,药材约值10000元;输出的商品为桐油8000担,草烟3000担,五倍子800担。这无论是输出量还是输入量都创下了凤凰历史上最高记录。1933年在“湘西王”陈渠珍的主导下,实施开发凤凰“新市场”的计划,在南城外楠木枰至白羊岭一线,出现了一个新楼成行的商住区。于是,凤凰商业空前繁荣起来;此时,也正是江西商人的极盛时期,尽管其他外籍商户也有了增加,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凤凰本地籍商人,但是江西商人凭借众多的商户和雄厚的资金同样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据原江西商民裴宏俊、熊良忠先生统计,当时“凤凰商号招牌拥有282个牌名”(周少莲《凤凰近代史林撷英》)。一个万人小县城拥有二百多家大小商号,这表明凤凰城已完成由军事重镇向商业城镇的历史转型。“县城80%以上的大中商户和商业资金,均属江西帮。历届商会会长也多属江西人。”当时,“旌阳庙”和大商家“裴三星”商号还购置了消防水龙车和水枪,以减少商家遭遇火灾的损失,而这也是其他商帮所做不到的。因此,江西商人无疑是促成凤凰古城历史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行各业,各施所长

江西商人还在银器加工、中药材加工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江西丰城,水陆交通极为便利,丰城人主要从事金银首饰加工业。来自丰城的银匠们,便将丰城银饰的花色品种带到了凤凰。他们凭借传统的工艺优势和凤凰古城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开设了“文聚华”、“徐文茂”、“杜茂华”、“杜荣华”等银号,成了民国时期凤凰城十余家银号中名气最大的几家,对凤凰的服饰文化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江西樟树,系江南重要的药材集散地。来自樟树的中药业经营者,既就地收购加工中药材,又从外地购入凤凰所无的品种。他们所开设的“春和祥”、“庆仁堂”、“杨德春”等中药号,凭借品种齐全和优质服务,成为古城内最享赞誉的“老字号”药店。此外,江西商人的纸扎业在凤凰古城内也享有盛名,源远流长。祖籍江西清江的聂氏纸扎传人———聂芳俊先生,退休后将祖业发扬光大,由他精心制作的狮子头等纸扎工艺品已经早已走向国内外工艺品市场,慕名而登门求购者络绎不绝,足见当初江西商人纸扎的艺术风采。

商贾意识,带动思想大解放

商业的快速发展,以江西商人为主的外籍客商所带来的商贾意识,传播了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这种新的价值观念彻底改变了凤凰人当兵吃粮、追求军功传统价值观念,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凤凰本地人加入到商贸行列。“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的不完全统计:在湘西凤凰、永绥、保靖三县43147户苗族中,就有独立工商业7029户,占总数的13.6%。”虽然他们大多是些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和小作坊主,但却反映了本地苗族人的商业经济和商业意识在不断增强。此外,他们当中有极少数目光远大者,毅然走出凤凰,投身到大中城市商场打拼,并跻身于商业资本家的行列。“凤凰县苗族麻长林、麻长富,在长沙、株洲做木材生意,在武汉做桐油生意,成为资本雄厚的商业资本家。”这使得凤凰商界和民间不得不对他俩刮目相看,并在城乡流传起关于他们的种种传奇故事。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商业大军形成,表明凤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新的商业社会转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其意义不亚于一场思想大解放。而这场思想解放的领军者便是经商成功的一大批江西商人。(内容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6期)

参与人数 1金钱 +1 收起 理由
人才网客服2 + 1 震撼到我了!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金钱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3

帖子41

发布主题
  • 资讯·新闻·生活信息
  • 快扫一扫关注我们
  • 关注有好礼,千元礼券任性送